佐藤可士和(Sato Kashiwa)優衣庫創意總監,畢業于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專業,對平面設計、產品設計、設計指導、空間指導、企業和地區的品牌推廣等均有涉獵。被譽為“能夠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”。
在佐藤看來,整理工作往往被他人視為浪費時間,實際上整理是一種培養思路的好習慣,長此以往,思維會變得敏銳起來,思路變得也更加清晰。
在與客戶的溝通最終完成設計中,不應全是憑借設計師自己的靈感和專業水準去完成創作。還需要清楚的了解,客戶具體的需求是什么,然后將客戶的需求關鍵點進行提煉與整理,完整最終的設計。
在佐藤可士和的作品中,除了人盡皆知的優衣庫設計。他所經手的工作還包括日本國立新美術館、7/11便利店、紐約全球旗艦店的創意指導、本田、三井物業、訊銷公司的企業識別設計、NTT 移動電話設計、今治毛巾、杯面博物館、偶像團體「SMAP」的整體視覺設計、藤幼兒園等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設計服務。
獲得獎項
· 東京ADC大獎
· 每日設計獎(毎日デザイン賞)
· 朝日廣告獎
· 龜倉雄策獎
· 東京TDC金獎
· 日本平面設計者協會年輕設計師獎
· Asashi廣告獎以及日本包裝設計金獎等
對靈感的看法
靈感并不一定非要在自己的腦海中產生,通常創意的答案就在客戶那里,而我們要總結對方的思緒并加以重新創造。
△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
在《佐藤的整理術》這本書中也曾表明過,他自己的工作室里面沒有多余的東西,沒有電話和電視,偌大的會議室里也只有一條長長的會議桌和雪白的墻。
△ 佐藤可士和的事務所(內部)
設計師就是視覺醫生
佐藤將自己的職位定位為醫生,通過「望聞問切」找出癥狀的病因和治療方向。整理的過程中需要梳理對方的思緒,很多時候客戶對自己的產品非常了解,但對于市場價值卻并沒有明確但認知,或者頭緒雜亂,不能總結出產品特點和價值。也有客戶對于自己但需求說不清楚,想要但太多,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,這時候要跟客戶進行多次全方位的深度溝通,整理出客戶的需求以及內心的期待,逐步將產品最關鍵最本質的焦點提取出來,打磨成聯結產品和消費者的橋梁。
用符號的力量突破交流的界限
在當代,“信息的即時傳達”變得異常重要,為了實現這個目的,佐藤可士和提出了“符號性品牌推廣”觀點——以“符號”的形式去思考標識、產品、空間,用“語言之外”的力量來突破交流限界。
佐藤作品
1. SMAP(2000)

2. OZOC (2002)


3. 藤幼兒園(2004)
4. 優衣庫(2006)

5. 今治毛巾品牌形象(2006)

9. 開被樂記念館(2011)
10. YANMAR公司(2013)

12. Miwa Yamamoto(2016)
16. SAMURAI INCUBATE(2019)